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题:当奥林匹克文明带着北京“痕迹”走向国际<\/p>\n
新华社记者牛梦彤<\/p>\n
北京夏天的热空气现已充满开来,冬奥会闭幕也现已几个月了,但奥林匹克的北京“痕迹”却越发深入。<\/p>\n
6月23日,曾是个一般的日子。它被初次赋予奥林匹克含义的场景,要追溯到1894年,那一天,国际奥委会在巴黎创建。<\/p>\n
纵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开展进程,巴黎一直是一个重要坐标。这儿是《奥林匹克宣言》的诞生地,也是《奥林匹克宪章》的起草地,因而“浪漫之都”巴黎被以为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点。<\/p>\n
2024年夏天,巴黎将第三次举行奥运会,间隔它的上一次整整一百年。一个多世纪以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在和外延现已从“鼓舞人们参加体育活动”这一最根底的愿景无限丰厚起来、延展开来。<\/p>\n
时至今日,已有23个国家、41个城市举行过夏奥会与冬奥会,“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现已开展到206个国家和地区,奥运会已成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体育文明盛会。<\/p>\n
在现代传达推进下,奥运会向国际展现奥林匹克文明之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鼓舞青年健康成长和促进国际和平的重要力气。<\/p>\n
其间,我国与北京无疑扮演了重要的人物。<\/p>\n
2012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文明传达迎来重要路程碑:国际第一个“奥林匹克宣言广场”在北京建成,衔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奥林匹克文明长卷Ⅰ》在北京推出,“《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达”活动在北京发动。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提出“让《奥林匹克宣言》从北京传向国际”。<\/p>\n
十年后,北京迎来冬奥会,成为全国际第一个“双奥之城”,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上具有了绝无仅有的坐标。<\/p>\n
赛场上,苏翊鸣惊鸿一跃、谷爱凌应战极限、高亭宇打破纪录,奥林匹克精力继续闪烁;开幕式上,来自河北省阜平县的孩子们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会歌,质朴美丽的歌声感动国际;跨过百年的首钢园区富丽回身,成为招引全球目光的“打卡地”,这儿不只矗立着滑雪大跳台,还建起了北京冬天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文明丰厚的内在以各种形状散发着它的魅力。<\/p>\n
1932年,运动员刘长春在洛杉矶完成了我国人的第一次“奥运露脸”。那时的他或许无法幻想,几十年后的我国,现已从奥林匹克运动的追随者、参加者改变为了传达者、引领者。<\/p>\n
《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表明:“它(北京)有机会把夏奥会和冬奥会及奥林匹克大家庭衔接在一同。”他以为北京已成为奥林匹克文明传达中心渠道。<\/p>\n
本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即日,“向奥林匹克精力问候”系列活动发动,全国各地的青年们挥洒汗水、摇摆双臂,以跑步堆集路程线上接力的方法,一同跑向巴黎,传达奥林匹克文明。<\/p>\n
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致《文明》杂志《国际文明与奥林匹克》特刊序中所言,“用永久的奥林匹克价值观鼓舞新一代”。<\/p>\n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巴黎走向国际、来到北京,奥林匹克文明又带着深入的北京“痕迹”走向国际。东西方文明相向而行、相遇团聚,向着“经过体育运动让国际变得更夸姣”这一终极愿景行进。<\/p>\n<\/div>\n\n